本篇文章1584字,读完约4分钟
经记者陈时俊从上海出发
自嘲是上药集团“平静的波浪中难得振翅的那条鱼”的副总裁葛剑秋近日再次叫嚣,宣布两次离开上药。 这也是这位以外资企业UBS为背景进入药企的高管在多次表示“与药企的做法不符”后,最终自发选择的结局。
作为上药集团负责合并收购的副总裁,葛在上药近两年的快速扩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尤其在推动中信医药收购方面尤为突出。 但是,中信收购案完成后,他被上药内部高管指责“举报溢价过高”,纠纷被媒体曝光后,葛剑秋与上药内部国企派别不合正式戳破窗户纸。
关于再次表示辞职,葛剑秋和7月辞职时的话很相似。 他在《每日经济信息》的采访中说:“离开的理由是,上药的内部体制只有一个不变,我自己也不变。 这种时候必须做出选择。 否则,继续留下来也没有多大意义。 我最大的遗憾是,我相信如果在任期间推进的项目像当初收购中信医药那样进行,现在的上药结构就会完全不同。 ”
上海医药( 601607,sh )董秘韩敏表示,葛剑秋是上个月提出的辞职申请,正式离职时间为12月1日,新上药总裁徐国雄已经接手相关业务,此前制定的收购思路和方针不变。
吃药内部矛盾的“受害者”?
2009年3月离开外资投资银行UBS加入用药的葛剑秋,一开始可能想不到,但整体上市后的新用药内部仍有这么多国企的“旧习”,无法适应。
昨天( 11月30日),他连续几个微博就离职进行了说明,“2年9个月的用药生活今天告一段落,其间有4个月的反复,终于到了曲子的结尾。 遗憾的是,如果不犹豫和懈怠,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,今天就应该建立工业长期引领快速发展的格局。 内疚是股价下跌过多给股东造成损失,作为高管应对失策。 最应该自责的是,没有卧薪尝胆的志向,加上自身缺乏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,失去了进退的根据。 从这个立场来说,辞职也是承担责任的承担方式。 ”
葛先生提出的“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”与7月发生的辞职复职有直接的联系。
对外表明“与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关系良好,目标一致”的葛剑秋,在进入上药的两年内经历了重组新上药、收购中信医药、登陆H股等重要事项。 但是,此前在接受《每日经济信息》采访时,他坦言,大型国企的内斗等宿疾不可接受。
成功收购中信医药,帮助上药接近同行业竞争对手国药腹地的华北市场,背后的主要推广功臣之一葛剑秋,被今年5月从内部发出的指控信激怒了。 在这张匿名起诉书中,他主张“上海医药对中信医药的收购溢价pe倍数达到25倍,定价之高涉嫌国有资产流失”。
市场上的人把这件事解释为中药内部一些高层“射出的冷箭”,空 (下兵葛剑秋在中药背景上还存在不足,短短两年没能组建自己的“心腹”队伍。 也很容易理解遭遇内讧陷入失意,或者是其原因。
国有企业的整顿还受到阻碍吗?
第一次提交辞呈后,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。
之后,葛剑秋经挽留后撤回辞呈,但上药内部的派系间斗争似乎并未就此解除。 葛在随后的四个月里,没有停止公开探讨上药目前市场化进程的困难。
“配药本身就是上市公司,必须接受外部舆论和媒体的监督。 目前,用药正处于十字路口,迄今为止,这些风潮几次给用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掣肘。 葛藤对记者说:“如果这股风潮占上风,公司甚至有倒退的危险。”
事实上,中药重组上市后,“国有企业的做法”已经被淡化。 比之前吕明方提到“老上药三四年没开董事会,员工好几年没加薪,有些干部还兼做金库和多职”的情况有了很大好转。
新药上市后,两名市干部出身的集团副总裁被更换,在财务监督的更换机制、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。
但是,上述市场人士表示,在上海医药这样的大型国企中,内部派系之争并非一日之寒。 即使葛剑秋被认定为“吕明方嫡流”,但如果上药内部一点的中高层联手施压,也有可能直接向吕氏所代表的最高决策层逼宫,最终促使“抛弃车保帅”。 关于上述市场推测,目前上药集团尚未证实。
标题:““性格不合”上药副总裁葛剑秋再度辞职获准”
地址:http://www.fahuo.net.cn/fzkx/24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