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975字,读完约2分钟

经记者韩祯从广州出发

香港化妆品连锁“老板”萨沙国际控股公司( 00178,hk ) )以下为“萨沙”) )在内地市场出现了严重的“水土不服”。 据萨沙国际近日发布的第三季度新闻报道,截至9月30日的中期业绩,内地业务亏损1975万元,至今已连续亏损6年。

内地的业务损失继续扩大

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09年3月底,莎莎在内地市场的损失额为1930万元,其损失额比去年的1640万元进一步扩大。 另一方面,截至去年9月30日的6个月间,莎莎国际内地业务损失额持续扩大至1975万元,比去年同期1076万元的损失增加了84%。

截至9月30日的报告期内,莎莎销售额上升80.8%,但原店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3%。 海通国际证券中国业务部副总裁郭家耀昨日( 11月23日)表示,莎莎和店铺销售额逐年减少3 ),主要是增加了13家店铺,其中7家比第二季度开店,影响了该店的销售额。

信达国际昨天发表了研究报告。 他解释说,莎莎管理层对上一年度内地业务表现不佳,最初由于开店速度过快,集团不得不将稍有经验的员工调往新店,这一说法有点勉强。 信达国际报告称,“中国彩妆专卖店领域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初步领先的企业品牌,在这一领域的环境下,莎莎认为聘请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并不容易。 ”。

“莎莎内地业务连亏6年 或因经营模式水土不服”

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高博轩指出,内地增值税率和产品卫生检测费用高,加之内地新店劳动价格、物流价格、店铺租金等增加,产品销售形势低迷,导致莎莎内地业绩出现亏损。

“萨沙”香港模式失效

在内地市场,化妆品零售连锁店竞争异常激烈,莎莎总是物美价廉,吸引顾客,但内地的莎莎和香港的莎莎店不同。 在价格方面,由于内地进口关税问题,莎莎在内地的成本比香港店和网店高,一点点的产品价格约高20%。

内地莎莎不仅没有了价格特点,店内也没有了柠檬水、雅诗兰黛、倩碧等国际大牌的身影,取而代之的是港澳、海外美容院的二、三线产品。

从2008年开始,内地的莎莎店引进了很多自有品牌,但依然不能扭亏为盈,一家是被定位为高级化妆品超市化经营的法国化妆品连锁店丝芙兰,另一家是价格、自有品牌更被顾客接受的屈臣氏

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莎莎在内地新店的折扣模式没有品牌商的支持,而且其内地店有很多“无名企业品牌”,大部分顾客还不认同这些“无名企业品牌”,价格、企业品牌的限制导致莎莎的

标题:“莎莎内地业务连亏6年 或因经营模式水土不服”

地址:http://www.fahuo.net.cn/fzkx/2478.html